2025年4月15日晚,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纪德君教授莅临我院“南溟人文讲坛”第37讲,作了题为“古今多少事——罗贯中笔下三国兴衰的历史观与文学价值”的学术讲座。我校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讲座由我院副院长陈红旗教授主持。

纪德君教授认为,明清小说通过带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仪式叙事,在强化作者叙事意图的同时,也对小说的社会功能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以《三国演义》为例,小说中蕴含的正统史观、道德史观、英雄史观、天命史观、循环史观,不仅是罗贯中创作时信奉的历史观,也是中国古人一贯秉承并一直影响至今的历史解释体系,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三国演义》文本叙述的历史逻辑。他指出,上述史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的历史观,但终究面临着无法从根本上解释刘备集团最终失败的原因,所以只好将历史更迭归因于治乱循环的“天命”。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去看待三国历史,才能为“三家归晋”提供可靠依据和准确认识。
本次讲座令同学们获益良多,激发了诸多思考,纪教授也在现场积极、耐心为同学们答疑,从而加深了大家对三国史观的认识。
(文/图:杨景多,审核:陈红旗,终审:杨元广)
附:纪德君教授简介

纪德君,1966年生,安徽长丰人,文学博士、二级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学科语文与教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古代小说、民间说唱文学、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以及文学教育。在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4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转摘。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如《明清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及其他》等。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包括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