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研究
-
-
2024.11.14
142024.11
《中国社会科学》刊发海大学者乔焕江研究成果
海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乔焕江长期跟踪研究新兴的网络文学现象,独立完成《网络文学批评的四重视野》。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10期。
该论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视野,确立构建网络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基本维度,并提出了将网络文学放置在“文艺大众化”延长线和文学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上加以考量的独到见解,在网络文学研究界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与此同时,该论文也体现出人文学院努力推动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积极关注新问题以及新现象的工作成效,被列入该期“跨学科、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栏目。
-
-
2025.10.11
112025.10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礼仪文明共同体: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如果只用一个字来描绘中华文明的底色,那么“礼”可能最具辨识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左传·定公十年》)作为早期文明的代名词,“华”“夏”都有致盛大辉煌之意,同样的,“礼仪之大”“服章之美”都是“礼”同体异名的表述,是用来为“华夏”这个被各民族共同尊奉的共同体勾勒底色的颜料。先民认为包含着美德的礼即“华夏”这一文化图腾的具象表达,故中华文明常常被视为礼仪文明,理解中华文明的内核有必要从诠释“礼”与“中华”关系出发。
-
-
2025.10.11
112025.10
【光明日报】彭卫民 礼仪文明共同体: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作者:彭卫民(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如果只用一个字来描绘中华文明的底色,那么“礼”可能最具辨识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左传·定公十年》)作为早期文明的代名词,“华”“夏”都有致盛大辉煌之意,同样的,“礼仪之大”“服章之美”都是“礼”同体异名的表述,是用来为“华夏”这个被各民族共同尊奉的共同体勾勒底色的颜料。先民认为包含着美德的礼即“华夏”这一文化图腾的具象表达,故中华文明常常被视为礼仪文明,理解中华文明的内核有必要从诠释“礼”与“中华”关系出发。
-
-
2025.09.12
122025.09
【今日海南】彭卫民:丘濬与南海文明实学底色
作为中华文明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部中国海域自古就有“向海图强”的务实底色。苏轼“风开南溟”,在儒学经典与诗文创作上为海南留下开创之功,随着明代汉、黎、回、苗等诸民族交流融合,以及科举教育的大力发展,以丘濬、海瑞、唐胄、王弘诲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遥从海外数中原”,将南溟的精气神带入中原,反哺中华文明,加速了边疆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
-
-
2025.08.20
202025.08
【文献】彭卫民教授在《文献》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越南汉喃研究院藏《胡尚书家礼》《寿梅家礼》《文公家礼存真》等文献援引包括明万历建阳书坊托名本《文公家礼》在内的不少中国稀见甚至亡佚的礼书。这些礼书在东亚汉文化圈的传播,不仅建构了“威仪共秉姬家礼,学问同尊孔氏书”的礼仪文明共同体,铺陈东亚汉文化交流独有的“书籍之路”,更从“异域之眼”的视角为阐释中华礼仪文明在东亚的践行贡献典籍智慧。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闽书林自新斋余明吾刻《重刻申阁老校正朱文公家礼正衡》这部托名礼书在朝鲜、日本与越南的传衍,反映了明代家礼学在“东亚化”过程中的普遍性认同与差异化表达。
-
-
2025.08.20
202025.08
和溪教授新书《大宋梦华录——宋代人的生活美学》列入海南党委中心组学习推荐书目
为落实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工作的有关要求,推动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日前印发通知,推出2025年第二批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推荐书目。以下10种图书列入推荐书目:
-
-
2025.08.10
102025.08
程志敏教授新著《自然、权利与正义》
本书从“自然”“权利”和“正义”这三个基本概念入手,回归古典视野,详细辨析其含义的古今之变,揭示了现代政法思想中的“权利”和“正义”如何在现代嬗变中逐渐偏离了古典自然法,并表明了,它们来自理论构造和逻辑推演,因而并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现实生活。
-
-
2025.07.10
102025.07
【海南日报】管仲乐:李光诗语接民心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回望南宋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重读被贬琼州的名臣李光之诗,似可重新理解“为政以德”“士以民为念”的儒家理想。
海南大学历史系主任管仲乐认为,尽管李光不是朝堂上的柱石之臣,却是民间历史中一盏不灭的孤灯,他用诗书写一座桥,让我们穿越千年,依然听见那句“床头酒一壶,膝上琴一张”,仿佛还在黎家农舍,守着一颗为民不改的初心。
-
-
2025.07.09
092025.07
【今日海南】和溪: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理论视野与实践维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实现文化的持续发展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是我党文化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具有大历史视野、国际视野和当代视野,是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凝聚。
-
-
2025.06.26
262025.06
【今日海南】理想六人谈:关于“韩少功谈话录”的对话
2025年6月19日,《理想,还需要吗——韩少功谈话录》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发布会上,陈建功、韩少功、施战军、俞敏洪等6位嘉宾进行了对谈,邬书林、单正平、孔见、叶梅、张清华等7位嘉宾作了发言。嘉宾们围绕这部谈话录展开了深度对话与思想交锋,深入探讨当代人的精神困境,探论理想的时代重量。“理论琼崖”思想理论专栏,将陆续刊发嘉宾对谈与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