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术研究
-
-
2024.11.14
142024.11
《中国社会科学》刊发海大学者乔焕江研究成果
海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乔焕江长期跟踪研究新兴的网络文学现象,独立完成《网络文学批评的四重视野》。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10期。
该论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视野,确立构建网络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基本维度,并提出了将网络文学放置在“文艺大众化”延长线和文学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上加以考量的独到见解,在网络文学研究界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与此同时,该论文也体现出人文学院努力推动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积极关注新问题以及新现象的工作成效,被列入该期“跨学科、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栏目。
-
-
2025.08.20
202025.08
【文献】彭卫民教授在《文献》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越南汉喃研究院藏《胡尚书家礼》《寿梅家礼》《文公家礼存真》等文献援引包括明万历建阳书坊托名本《文公家礼》在内的不少中国稀见甚至亡佚的礼书。这些礼书在东亚汉文化圈的传播,不仅建构了“威仪共秉姬家礼,学问同尊孔氏书”的礼仪文明共同体,铺陈东亚汉文化交流独有的“书籍之路”,更从“异域之眼”的视角为阐释中华礼仪文明在东亚的践行贡献典籍智慧。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闽书林自新斋余明吾刻《重刻申阁老校正朱文公家礼正衡》这部托名礼书在朝鲜、日本与越南的传衍,反映了明代家礼学在“东亚化”过程中的普遍性认同与差异化表达。
-
-
2025.08.20
202025.08
和溪教授新书《大宋梦华录——宋代人的生活美学》列入海南党委中心组学习推荐书目
为落实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工作的有关要求,推动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日前印发通知,推出2025年第二批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推荐书目。以下10种图书列入推荐书目:
-
-
2025.08.10
102025.08
程志敏教授新著《自然、权利与正义》
本书从“自然”“权利”和“正义”这三个基本概念入手,回归古典视野,详细辨析其含义的古今之变,揭示了现代政法思想中的“权利”和“正义”如何在现代嬗变中逐渐偏离了古典自然法,并表明了,它们来自理论构造和逻辑推演,因而并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现实生活。
-
-
2025.07.10
102025.07
【海南日报】管仲乐:李光诗语接民心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回望南宋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重读被贬琼州的名臣李光之诗,似可重新理解“为政以德”“士以民为念”的儒家理想。
海南大学历史系主任管仲乐认为,尽管李光不是朝堂上的柱石之臣,却是民间历史中一盏不灭的孤灯,他用诗书写一座桥,让我们穿越千年,依然听见那句“床头酒一壶,膝上琴一张”,仿佛还在黎家农舍,守着一颗为民不改的初心。
-
-
2025.07.09
092025.07
【今日海南】和溪: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理论视野与实践维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实现文化的持续发展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是我党文化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具有大历史视野、国际视野和当代视野,是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凝聚。
-
-
2025.06.26
262025.06
【今日海南】理想六人谈:关于“韩少功谈话录”的对话
2025年6月19日,《理想,还需要吗——韩少功谈话录》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发布会上,陈建功、韩少功、施战军、俞敏洪等6位嘉宾进行了对谈,邬书林、单正平、孔见、叶梅、张清华等7位嘉宾作了发言。嘉宾们围绕这部谈话录展开了深度对话与思想交锋,深入探讨当代人的精神困境,探论理想的时代重量。“理论琼崖”思想理论专栏,将陆续刊发嘉宾对谈与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
-
2025.06.26
262025.06
【今日海南】龙卓婷:南海文明与南海地缘政治意识
“南海文明”这一概念是曹锡仁先生在2018年提出的。他将“在南海陆海地理空间由诸多亚洲族群的互动方式和生存方式所构成的文明”称作“南海文明”。南海,亦称“南中国海”,包括东北至台湾,西南至新加坡海峡,南至印尼的巴东岛和勿里洞岛的广大海域。
-
-
2025.06.26
262025.06
【海南日报】管仲乐:文贵精简 言之有物胜过千言万语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古人写文章的秘诀,孔子早在《论语·卫灵公》里就给出了答案:“辞达而已矣。”写文章最重要的,是把意思说清楚、表达明白,不要堆砌花哨辞藻,不要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只要语言准确、意思表达清晰,就已经是好文章了。
-
-
2025.05.15
152025.05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人文学院刘复生教授论文
近日,我院刘复生教授的论文《女性社会主义与丁玲文学》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文章原刊于《妇女研究论丛》2024年第6期。文章围绕女性社会主义的议题,通过对丁玲的女性意识、革命思想、社会实践的长时段考察,厘清了“五四”丁玲、左翼丁玲、延安丁玲以及新时期丁玲的内在逻辑,并尝试在社会主义革命的价值重审中发掘丁玲思想、观念转换的历史意义。文章既有宏观的思想史、革命史视野,也有烛微显隐,对丁玲之于20世纪妇女解放进程的深入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