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帮”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对古籍的发掘、整理、修复、利用,我们能够得以坚守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赖以生存的、值得我们珍视的文化精神。7月9日,人文传播学院“古籍从中一回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并参与了本学年“古籍从中一回首”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幕仪式,接下来的一周内,该实践将有条不紊的开展。参与本次开幕式的人员有海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乔红霞主任、张海峰老师、团队负责人施念航、张泽及19名志愿者。
9日上午,古籍保护实践团队在施念航、张泽两位负责人的带领之下来到省图书馆古籍部,古籍部乔红霞主任及张海峰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团队志愿者,并就后期工作进行协商,对人员安排及具体分工进行了调整。志愿者分为上下午两个班次,分别担任古籍修复、古籍普查、古籍扫描、古籍抄录等方面工作。
接着,乔主任就古籍的一些专业知识给志愿者进行了讲解。古籍装帧形式有简策装、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乔主任就各装帧形式的流行朝代、装帧特点、产生原因等方面为志愿者们做了详细介绍,并带领团队参观了实物装帧书籍。此外,乔主任还具体讲解了文字史、书史的沿革。讲解完毕之后,乔主任带领志愿者们参观了古籍修复室,并简要介绍了古籍修复的主要材料、工具、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最后,乔主任对志愿者提出了“分工合作、学有所得、做出实践成果”等几点要求和希望,双方合影留念,开幕仪式圆满结束。
开幕式后,团队成员对乔主任进行了采访,了解了古籍保护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远景等情况。海南省古籍保护存在着起步晚、收藏分散、社会重视度不高等问题,自2007年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以来,至今共有15家公藏、私藏机构协同参与古籍普查活动。海南省古籍库藏至今为止共计两千多部、两万多册,分别来自于购买和捐赠。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古籍体现着中国人的思维,是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古籍保护任重而道远。青年志愿者作为古籍保护的生力军和继承者,因肩负起责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讯员:钟梓瑜
//www.hainanu.edu.cn
合影
//www.hainanu.edu.cn
合影
//www.hainanu.edu.cn
学习交流
//www.hainanu.edu.cn
海图汉字记忆抄写
//www.hainanu.edu.cn
志愿者工作
//www.hainanu.edu.cn
合照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