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副武装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时光,诸多憧憬与设想,却不曾想到它即将在我生命中写下非凡的一笔,我们支教的日子!
——题记
(一)我所知道的东江
2008年7月12日,起程啦!盆盆桶桶瓶瓶罐罐………一番搬运之后我们一行人马安全上车,我吃过了晕车药一时有些困顿,便在满眼熟悉的景色中睡去了。再睁开眼时,汽车已经在路上奔波近一个小时了。隐约听苏老师说快到了。我向外一看,满眼陌生却亲切的绿色……故而整理着装,想到初为人师怠慢不得!其实现在看来,仪表固然重要,但在东江,那个质朴的小地方,没人会注意你穿的是阿迪还是耐克,衣服的作用在那里显得很单纯,过分的修饰便是华而不实。
虽然之前做足了思想准备,但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简陋的学校存在。两层高的教学楼。与猪圈仅一墙之隔的食堂,架在鱼塘上的厕所……从小长在城市的我无法理解。
整个乡只有一条窄窄的板油路,一个只有卖肉、空心菜、茄子、洋葱、冬瓜、黄瓜的市场,一所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校。其他一律是山村农田,大片大片的甘蔗地……
(二)教学
前两天整理内务,并且穿插着与部分学生见面。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那里的孩子们并不想传说的那么调皮,羞涩是他们的主色调。所以启发他们成立之后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中心任务。
13日下午师生见面会,气氛很还好。那天,我见到了一双我以前不曾见过的眼睛久久不能忘怀,那么晶莹剔透,却又那么忧愁,充满了渴望!
晚上开始准备课程,主要以趣味性基础性的内容为主。但是第二天上课,我大受打击!我带五年级的英语课,课前我提问一个小女孩,要她背诵26个英文字母,ABCDEFG磕磕绊绊的再也背不出了……其他的孩子也一样,有的还不如她,这便是这个地方的教学水平,准备了一个晚上的课程什么都用不上只好改变方针,主要教学内容:26个字母。
我还带六年级的语文,七年级的英语。不用一一赘述,孩子们的基础水平和我在五年级所见到的是一样的。我国农村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竟然有些心痛……
(三)专题
每天下午,会带他们搞专题,做游戏。旨在提高他们的道德觉悟和学习主动性。当然普通话的推广是重中之重。他们的普通话很差,但是学的非常认真!这一点让我很感动。就想到自己偶尔的困顿和小小的偷懒真的不应该。和他们一起唱歌,一起光着脚在草地上跑接力……没有了世俗的眼光,不用在意有人笑话,即使歌唱的跑调也会赢得最热烈的掌声,是子们最真心的喝彩。
坐在孩子们中间,混在他们游戏的快乐之中,突然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小孩,也应该有这样单纯的快乐。循规蹈矩的城市生活,让我们过早告别了童年,走向了世俗。田间淡淡的牛屎味,让我们觉得踏实;夜里漫天的繁星,让我们过的浪漫……
(四)家访
教学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决定进行一次小小的家访。早晨7:00我们整装出发。计划走访四个村子。我一共去了几个孩子的家。选两个代表,一一道来。
第一家是个知识分子家庭。孩子的爸爸在镇政府工作,高中文化水平。说话也相当开明。但是家里却很破乱,两间小屋塞得满满的,却不见一件像样的家具。而且东西很凌乱,不整洁。这少对我来说,无法想象在这里怎么生存。谈到教育的问题,孩子的父母都说只要小孩能考上供她上大学也不成问题。
离开他们家,心情还算好。毕竟家庭条件还不错,吃穿读书都不愁。
第二家就大为不同,现在想想心里还不是滋味。在一间小房子里,我们见到了两位年迈的老人,他们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孩子的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了。看得出他们过得不怎样,一件小通堂,不知怎么为他们遮风挡雨。中间用一个布帘隔开,“隔壁”便是所谓的厨房,没看今年一件像样的东西,好像连鬼子都没有。爷爷给我们讲起来他们的生活。他们是三十二年前移民过来的。原居地要建水库,他们背井离乡,建成的水库却因为一些官员贪污而成了“豆腐渣”工程。水没有来,家也没了。“在这过的不好,没有水,只能种甘蔗,没田种,儿子只能出去打工……”对幸福的最低要求,只要有水,有田种!说到这,爷爷和孩子都闪出了泪光……故事要是到这就结束了,那他必然是悲剧,好在并没还没结束。说到孩子的学习,爷爷的眼里放光了,当我们告诉他孩子表现很好的时候,爷爷笑了,像个小孩……
回来的路上,心里酸酸的。突然间想我的爷爷了。爷爷如果还在,看到我上了大学会不会很开心?
……
(五)生活
每天和姐姐们住在一起,三个人睡两张床,虽然总有领地争端,但却过着快乐的生活。备课,做饭,唱歌,看星星……简单宁静。虽然也有停水40个小时的痛苦,也有去猪圈隔壁的厨房做饭的特别经历……
(六)离别
古人云:相见时难别亦难。此话成矣!泪水涟涟,故不多述。
回来后,有人问我,你们到底能给那些孩子什么。我回答,除了一个世界,我什么也不能给。一个更大更美的世界!
其实他们也给了我一个世界,一个我所不知道的世界!
(文 07中文2班 白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