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历史系 正文
    11 2025.03
余一泓
日期:2025.03.11 点击:


一、个人简介

余一泓,男,1992年生,重庆人。历史学学士(首都师范大学, 2015)、硕士(澳门大学, 2017),哲学博士(La Trobe University, 2021)。曾为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博士后,现职历史系副研究员(七级)。Academia主页:https://pledco.academia.edu/YihongYu


二、研究领域

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侧重近世学术思想转型,也关注当代文化。


三、代表性成果

(一)论文

专题《马一浮与近代儒学》:

1.论马一浮儒学思想之形成(1903-1939),台湾大学《台大文史哲学报》(Scopus & THCI),99(2023),第147-181页。26500字。

2.游世:现代儒者钟泰的学问历程,高雄中山大学《文与哲》(CSSCI & THCI),42(2023),第253-284页。24000字。

3.希声:论马一浮对近代思潮的批评及其意涵,浙江大学《经学文献研究集刊》(CSSCI)第30辑,2023年,第292-314页。23000字。

4.《复性书院讲录》述义,复旦大学《新经学》集刊第11辑,2023年,第71-116页。40000字。

专题《清季新学史论》:

5.新学遗响:定位晚年熊十力的经学评论,中国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集刊》(CSSCI&THCI),63(2024),第109-139页。28000字。

6.魏源教化观新研:背景、体现与变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CSSCI),76(2023),第81-121页。32000字。

7.论文廷式之政教说:渊源、表达与变动,新竹清华大学《清华学报》(THCI),53.2(2023),第275-304页。24000字。

8.柳诒徵崇古思想探论,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明研究学刊》(ESCI & Scopus & THCI),20.2(2023),第1-38页。26000字。

9.法后王:《柳文指要》述论,香港大学《香港大学中文学报》(前《东方文化》),2.1(2024),第119-138页。14000字。

专题《刘咸炘与近代蜀学之演进》:

10.重访人文之道:刘咸炘的中西文化论说(1922-1932),台北联经出版社《思想史》(THCI),12(2023),第373-412页。22500字。

11.文化传统之派汇:论汤用彤、蒙文通的思想史研究,新竹清华大学《清华中文学报》(CSSCI & THCI),30(2023),第145-182页。23500字。

12.廖平天人论述旨——兼论宋育仁之“天学”,香港新亚研究所《新亚学报》,40.2(2023),第176-202页。23000字。

13.近代蜀学小识:以刘咸炘为视角,复旦大学《新经学》第15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第202-240页。32000字。

专题《民国旧学史论》:

14.清季民初汉学者的心性论述——从陈澧到章太炎,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2024年第1期,第121-164页。40000字。

15.剥复学志:“抗战-鼎革”与现代新儒学之演生,复旦大学《复旦政治哲学评论》,2025年第1期,第145-196页。35000字。

16.重访儒学:以章太炎“菿汉”文本为线索,澳门大学《南国学术-澳门大学学报》(CSSCI),2024年第2期,第315-328页。21000字。

其它:

17.《诡秘地海》:“后穿越时代”的科学奇幻,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2025年6月27日。

18.论清末澳门的财政收入与华洋互动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评论》(CSSCI),10(2020),第87-102页。13000字。

(二)著作

1.《清季新学史论》,济南:齐鲁书社,2025年。

2.《马一浮与近代儒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27年。

3.On Ma Yifu’s New Confucian Thought and Its Context, Leiden: Brill. In Contract.


四、科研项目

1.主持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一浮与近代儒学研究》(编号23FZXB031),结项。

2.主持2023年度儒家文明省部协同创新中心后期资助项目《经世:清季新学史论》,已结项。

3.参与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抗战工程重点项目《抗战时期<华西教会新闻>翻译及研究》(编号:2017ZDKZ16),已结项。


五、联系方式

邮箱地址:996857@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