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系是海南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其前身是肇创于1983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1988年秋文学院正式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奠基性学科同步升级为本科专业,次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作为原海南大学创校之际的人文先声与文学院创院之初的核心基石,中国语言文学系虽屡历校、院发展的巨大变迁却斯文不坠,薪传文脉,守望天涯,历经四十余年的不倦求索,如今已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学术与教育共同体,当年边海绝域的一枝孤芳已蔚为“无限春风来海上”(苏轼《减字木兰花·儋耳己卯春词》)的南溟人文胜景。
——学术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系在众水归流的发展历程中,汇聚了众多博学渊雅的学术名家与文坛名宿。周伟民、唐玲玲、鲁枢元、叶舒宪、余虹、耿占春、张三夕等学人先后于此开坛授学,在海南文史、苏轼研究、文艺心理学、文学人类学、比较文艺学、文学与文化批评、古典文献学诸领域开拓出全新格局;韩少功、蒋子龙、多多等著名作家、诗人亦纷纷驻院设帐授徒,东坡湖畔一时人文郁起。经此濡染,中国语言文学系新一代学人踵武前贤,笃志向学,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各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在中华书局等各级出版机构出版著作60余部,持续参与打造“中国文学研究中心”“海南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海南省网络文学研究院”“韩少功创意写作中心”五大省级科研平台与其他院级科研平台,协力举办“东坡文化国际高端论坛”等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呈现出“遥从海外数中原”(丘濬《五指参天》)的峥嵘气象。
——师资力量。中国语言文学系海纳时贤,遂致济济多士。中国语言文学系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4人(教授20人,副教授14人),占全体教师的65.38%,讲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9人,占全体教师的94.23%。绝大多数教师均毕业于享有学术盛誉的海内外著名高校,学有所受,道有所传,怀珠抱玉,遂成盛业。现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以及海南省各类高层次人才30余人。
——学科建设。中国语言文学系是海南大学的传统优势系科,在追求一流本科建设的基础上,于2011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13年获批海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016年获批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现已在六大二级学科领域形成稳定的团队与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聚焦“苏学”、词学、唐宋诗学、海洋文学与南海文献、朱子学与礼学文献的研究,近年在东坡文化的深拓与传播、百年南海海疆文献资料的发掘与整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致力于“主旋律”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当代文艺批评。在“主旋律”文学研究领域做出独创性贡献,对中国现当代思想史、社会史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左翼文学和红色文学、新中国70年电影文学体制、翻译文学与现代文学转型等领域的研究已形成鲜明特色。(3)文艺学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基础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化产业研究,尤其在网络文学生产领域、《老子》文本及老庄美学思想的研究独具特色。(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国文学、中外文学关系、文学与哲学宗教的跨学科研究、海外汉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理论,尤其在俄罗斯文学与宗教、基督教与中国文学等方向取得突出成果,在美国清教文学、世界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已形成自己的特色。(5)理论语言学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语法、语言类型学、国际中文教育。该学科利用域外文献和海南岛丰富的语言资源,聚焦类型学视野下的语言对比研究,致力于“一带一路”视角下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与推广。(6)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汉语历史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史、古文字,在基于多重证据的殷商甲骨文、殷周青铜器铭文等出土文献的文字考释与语言学研究方面具有显著特色。
——人才培养。中国语言文学系以建设一流专业为驱动,不断拓新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路径。(1)精品化的课程设置:持续培育各类精品课程、全面打造“金课”课程群、积极推动AI智慧课程、探索设立“冬季小学期”课程。作为课程培育的硕果,《李白导读》获批为国家一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入选海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个性化的教材建设:积极组织创新型教材的编写。《中国古代海洋文学教程》(修订)与《大学语文》(新编)获批为海南大学“十四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培育项目,主编或参编的研究生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新编应用语言学》《中国文化概论》等在教学实践中备受学生好评。(3)常态化的平台搭建:融通课内与课外、岛内与岛外、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创作,倾力构筑各类开放式互动空间,包括常设“南溟人文讲坛”“南海文明大讲堂”学术讲座,开设本科虚拟特色教学班“东坡班”“创意写作班”“人文博雅实验班”,开展读书会与论文讲评会,孵化 “四月诗会”文化节、东坡校园文化节、书法社、国学社、琼崖文化传承社、自贸港青年文化使者团等学生社团。
——社会服务。中国语言文学系师生秉承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情怀,积极投身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传播与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炽热实践。多位教师先后受邀作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遇鉴文明”“传世古建”等大型文化栏目及全国各省市媒体的主讲嘉宾。我系教师编写的《大宋梦华录——宋人的生活美学》获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通俗读物项目立项,中小学版《东坡诗词文选粹》成为推动东坡文化进校园的系列化辅助教材,《李白的长安道》对引导国家一流课程走出校园、服务大众作出成功探索。师生共同运营的“文艺批评”学术公众号,自2016年创建以来推送学术文章近2800篇,截至2024年底,订阅数突破10万,阅读量达百万,在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中文系学生积极参与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学校赢得巨大声誉。汉语志愿者项目通过“语言文字推广周”展览、“当代中国——美丽新海南”汉语冬令营等活动,累计培养国际中文教育人才数百名。“跨越山海,语润民心”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被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评为优秀团队。近五年来,中文系学生创作文化短视频与文创产品200余件,屡获省级以上奖项,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入选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
“文苑丽长春,学海深无穷”(白玉蟾《自谓》)。回望来路,中国语言文学系以未足半个世纪的行旅,将涓滴细流衍为十里波澜;瞻望前程,海南自贸港征帆高悬,浩荡开航。“鸿鹄沧溟栖,以俟风云将”(海瑞《塘上行》),海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在水一方,当恢廓胸怀,苇航天涯,在苍茫的大海上书写时代华章,以不负南海月明与祖国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