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31 2025.03
【南溟人文讲坛第三十三讲】首都师范大学吴思敬教授:心灵的自由与诗的发现
日期:2025.03.31 点击:

3月29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思敬教授莅临我院“南溟人文讲坛”第33讲,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作了题为“心灵的自由与诗的发现”的学术讲座。我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讲座由我院副院长陈红旗教授主持。



吴思敬教授认为,诗歌能在个体陷入痛苦时,给予人强大的精神力量,诗歌创作需要天赋,苦难孕育诗人,诗人也需要时代机遇,但最重要的还是对于诗歌的热爱。随后,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首先,诗与自由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他认为,五四时期的诗歌特色是勇于冲破精神枷锁,代表性诗人有郭沫若、艾青等;有了自由的心灵才能超越传统束缚,打破沉旧的生活经验,写出富有创造性的诗歌;身为诗人,要有担当、勇气和责任心,要敢于直面困难。其次,心灵的自由是诗的发现的前提。诗人要有宇宙感,要能够坚守自己的本心,应如“诗豪”刘禹锡所说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那样,敢于表达个人的生命体验,追求忘我境界。最后,诗的发现是心灵自由的实现。诗的发现就是诗人在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经过内在与外在的促发,达成主客体之间美妙契合的产物。诗的发现是一种瞬间灵感,它产生于从潜意识进入显意识的过程。

吴思敬教授还强调了诗歌创作的偶然性与独创性,认为学诗要有一颗“诗心”,要勇于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式,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并及时加以记录,要对自然万物保有博爱之心、赤子之心和纯真童心。

本次讲座令师生们收获良多,现场同学积极互动,吴教授对于这些问题均给予耐心解答,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于诗歌的认识。




附:吴思敬教授简介

吴思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诗探索》主编。曾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作为学界公认的新诗摆渡者,吴思敬在中国新诗及理论研究领域耕耘数十载,努力为中国新诗厘清发展脉络,他所编辑的刊物引领了中国新诗理论建设。主要学术著作有:《诗歌基本原理》《诗歌鉴赏心理》《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冲撞中的精灵》《心理诗学》《诗学沉思录》《走向哲学的诗》《自由的精灵与沉重的翅膀》《吴思敬论新诗》《中国当代诗人论》《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和《文学原理》(主编)、《中国新诗总系·理论卷》(主编)、《中国诗歌通史》(与赵敏俐共同主编)、《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史》(主编)等。


(文/图:舒雯波,审核:陈红旗,终审:杨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