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庆祝海南20周年电视专题片《跨越》解说词

    2008年12月22日 10:54

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 2008-04-22 12:20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电视专题片《跨越》解说词

南海潮涌(第一集)

海南,南中国海上顽强崛起的一块斗笠型红土地,共和国版图上一座与台湾面积相差不多的全国唯一的热带海岛。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隔琼州海峡与大陆雷州半岛遥遥相望,素有“天涯海角”之称。这里曾经生存过大熊猫等中国特有而珍稀的动物,两万年前人类就在落笔洞留下了生存的痕迹,开始了遥远而漫长的文化积淀。

在这块3.4万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如今生活着800多万勤劳勇敢的海南人民。他们当中,有全国独有的黎族群落,还有汉族、苗族、回族等53个民族。各族人民休戚与共,一同繁衍生息。

蓝天碧海,椰树白沙,雨林奇峰,长年不变的满眼绿色,四季宜人的温暖气候,使她拥有天然大氧吧、生态大花园、阳光岛、健康岛、长寿岛的美名,使她犹如一颗镶嵌在浩瀚南海上的璀璨明珠,美丽而神奇,浪漫而纯净。

然而,在可记载的幽远历史上,人们一提起海南岛,几乎就是蛮荒、落后、贫穷、流放的代名词,千百年的封闭与孤悬海外,使海南不仅隔绝于世界潮流,也远远落伍于中国大陆文明。

千百年来,打破大海的阻隔,开发海南,建设富裕的宝岛,是居住在海南岛上世世代代人们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许多开发海南岛的真知灼见。然而一百年过去了,开发海南却只是朝野的梦想,海南岛依然是贫穷落后的海岛。

壮丽但又苍凉的海南岛,让人惊奇,让人感伤,让人咏叹,让人沉思。

公元1978年12月8日,这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又一重大历史时刻。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标志,中国这条历史大船开始了艰难转向。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果断决策,要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十分鲜明地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华民族终于从正面拉开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大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焦渴已久的神州大地,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始拍打这渴望崛起的东方大国,海南岛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从一个昔日落后封闭的海岛,逐渐被推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1980年6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海南岛问题座谈会,决定对海南放宽政策,在经济活动中给海南更多一些自主权。

1983年春天,中央作出开放海南岛的决策,对海南岛实行对外开放特殊政策。

1984年2月,更令海南人民振奋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一次座谈会上,开始把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目光投向了海南岛。在这次座谈会上,他第一次提出开发海南岛的重要战略思想:“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胜利。”一个开放开发海南岛的伟大战略构想开始在总设计师的胸中逐渐成熟。

1986年8月,中央决定,赋予海南行政区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海南岛的开放开发的脚步,朝着实施邓小平的伟大战略构想加速前进。

1987年,邓小平同志开放开发海南岛的伟大战略设想,发展成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6月12日,小平同志在会见前南斯拉夫客人时,第一次向外界宣布了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

“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

“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

“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这是震撼国内外的战略决策,一个全国最大、世界少见的经济特区,即将在南中国崛起。

1988年4月13日,这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的上午,在北京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人民代表们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这是世世代代海南人都要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在向世人宣告:

中国第三十一个行政省诞生了!

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问世了!

几代人的梦想啊,几百万人的夙愿啊,终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变成了现实。1988年4月26日,首任省委书记许士杰、省长梁湘在海南省人民政府大门前揭下了红绸。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中的重大事件,也是海南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从此,海南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许士杰身负重任,踌躇满志,激动不已,奋笔写下了“豪情华发逾当年,又种神州实验田”的诗句,后来,在他即将辞世的时候,他还写下了“海南不会忘记”六个大字。

采访:姚文绪(时任海南建省筹备组成员)

关于海南建省很有利于改革开放,也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建设,有利于统一的领导,无论对我们的国家,或者对海南岛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有深远意义的。

这是海南建省前夕的海口市,当时市区建成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万,城市功能残缺不全,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全市的道路没有一盏红绿灯,得胜沙路的五层楼,长期是海口市的标志性建筑,停电停水是家常便饭。这,就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时的基础。

人们不禁要问:小平同志为什么要在如此落后的海南建立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这个岛屿型经济特区的创办有什么重大意义?

其实,邓小平同志两次关于海南岛开放开发的谈话,就已经深刻阐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开辟一个更大的改革开放试验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向世界昭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魄力,彰显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消息如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闯海人,带着梦想和激情,义无反顾地冲破旧的人事制度的束缚,如潮水般地涌向海南,一时出现了“十万人才过海峡”的壮观景象。

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次人才大潮奇观!海口市大大小小的招待所里,挤满了满怀抱负理想的闯海人。

是什么吸引了他们?他们被什么所牵引?是体制,是政策?是理想,是机会?抑或是命运?

采访:潘石屹(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海南岛刚刚建了省,成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吸引了那个年代非常有理想、有热情的一批人过来,我也是“十万人”中的一员嘛,对海南的促进还是非常大的,观念上的冲击,来各种各样的人才,还是很有作用的。

这是闯海人聚会集结之地——三角池。它位于海口市海秀路与博爱路、海府路三条路交叉地带。在三角池东湖边南侧的一段斑驳的墙壁上,贴满各种自荐书、商品转让、招聘信息等,每天人头攒动,即使到了深更半夜,这里依然热闹非凡。

当时的海南,再没有比“三角池”更响亮的地名了,日本的《朝日新闻》曾有报道称:“在中国海南岛海口市的一个叫三角池的地方,形成了知识分子自由流动的集聚地,全国各地来的人在那里可以得到人才交流的各种信息。”

人们至今还记得,全国县以上的单位几乎都在海南设了办事处,全国各大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也都在海南成立了分支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的国有企业更是竞相在海南成立公司,民营企业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不计其数,外资企业,特别是港澳台企业也屡创历史新高!即便是现在,人们在各省区市依然会碰到曾在海南创业的人,一起回忆在海南的难忘岁月!

大开放迎来了大开发,大开发推动了大发展。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前五年累计完成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建省前38年的总和。到1993年,人均GDP第一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创造了海南开发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

当然,海南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海南的“洋浦模式”曾历经曲折艰难,海南也曾一度被认为是“金融高风险区”,海南的房地产过度开发曾酿成惨痛的“泡沫”,海南曾为发展战略的定位一度迷茫和徘徊,尤其是1994年后,一路高歌猛进的海南经济,曾陷入发展的谷底……

值得欣慰的是,大特区人并没有在艰难和波折面前退却,硬是凭着一股子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意识和特区精神,在反思中前进,在调整中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海南逐步走出房地产泡沫带来的阴影,摘掉了金融高风险区的帽子,“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初步形成“环境、产业、体制”三大特色。

近几年随着“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海南经济从恢复性增长转变为加速增长,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1.6%和24.1%,2007年,分别达到1229.6亿元和152.42亿元,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飞跃。

这里是美丽的东海岸。从海口经文昌、琼海、万宁、陵水至三亚,延绵500多公里的海岸线构成了海南旅游的黄金海岸,每年都有上千万的过境游客来这里观光度假,创造着近200亿元的经济效益。

这里是著名的西部工业走廊。以粤海铁路通道的海口站为起点,经澄迈、临高、洋浦、昌江到东方,在长达400公里的西海岸上展示着海南现代新型工业的景象,这里有海口港口经济区、老城工业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东方化工城,每年为海南经济贡献着近600亿元的产值,成为海南经济的支柱。

这些像花园一样的地方,其实是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生产区,海南以自己独有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开创了琼台农业合作,吸引着南繁育种和其他现代农业的进入。现在,海南已被公认为全国冬季瓜菜基地和现代农业的新开发区。

这里是由著名的五指山、尖峰岭和黎母山所构成的海南绿肺,它涵养着南渡江、万泉河和昌化江三大水系,成为海南健康岛的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现在,旨在保护海南绿肺的生态建设工程已成为全省人民共同的心声。

经历了20个春秋,海南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海岛变成了倍受世人瞩目的经济特区,从封闭落后走向了初步繁荣。

海南20年的巨变证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是极富历史眼光的。

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没有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伟大决策;没有中央关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伟大决策,就没有海南今日的辉煌。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海南经验已经充分显示出它的宝贵价值,海南的综合改革实践,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海南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经济特区,在今后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中,依然是一个超前试验场。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海南正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海南的未来将会更令世人瞩目!

总顾问:周文彰

总策划:张松林

总监制:丁晖

监制:孔德明

总撰稿:曹锡仁

总编导:邵波 邢福武

撰稿:鲁兵 焦勇勤(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闫广林(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王愉人 晓剑 文聘元 刘雯

编导:林洪 孙凤华

协调:张学泮

文学统筹:晓剑 李星良

作曲:段亚坤

制片:白明

作者: 责任编辑: 陈珊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学院邮箱:rwcbxy@hainanu.edu.cn 院长信箱:rwyz@hainanu.edu.cn 书记信箱:rwsj@hainanu.edu.cn 综合办:0898-66289175 教务办:0898-66279134 学科与科研办公室(研究生):0898-66260275 传真:0898-66289175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海大人文 中国语言文字网 蓝网 当代文化研究网 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 海南省教育厅 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