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东方经典系列讲座第五讲《金刚经》

    2012年10月17日 16:37

2012年10月14日晚八点,海南大学二教108教室内座无虚席,掌声阵阵,东方经典系列讲座第五讲顺利开讲,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熊开发教授担纲解读佛学经典《金刚经》,《古典与现代》主编杨国良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前心后心皆此心,梵音妙音柔软音”,一曲清净无染而又憾人心灵的佛教音乐开启了本场讲座的序幕。在清远空阔的音乐声中,身着一袭白色太极拳服的杨国良教授带领海南大学太极拳协会的几名同学于主讲台前与在场听众一起闭目静坐、聆听梵音、体悟心性。 本场讲座以音乐启,熊开发教授则也以音乐切入讲题。所播放的这段佛教音乐为尼泊尔著名佛教音乐唱咏者琼英•卓玛音乐集《宁静心》中的一支曲。熊开发教授说,佛讲求缘分,得遇听到这支曲子也靠的是一种缘分,这支曲子和《金刚经》经文义理内在非常相契。一般来说,音乐与潜伏在内、无法表达的情绪是呼应的,听音乐会让人焕然一新,心跟着开阔起来。这里播放的音乐,追求开悟的信念以慈悲穿透整首曲子,人人皆有佛性,悟者就是佛陀;而《金刚经》也正是一部教人“扫相破执”、“无相无住”,进而明心见性的一部佛学经典。熊开发教授联系东方经典系列讲座前面几期的内容指出:如果说第三讲张江南博士解读《维摩诘所说经》突出的是人的一种智性,第四讲李溢教授主讲泰戈尔突出的是人的神性,那么本讲的《金刚经》的解读则着力突出的是人的佛性。从人人皆有佛性来看,熊开发教授引用主张推行“人生佛教”的太虚法师的话指出,佛法非宗教也非哲学,佛教从根本意义上说是无神论的,佛祖释迦摩尼本就是一个拥有佛性的人,觉悟者即为佛。 在以下时间围绕《金刚经》的解读中,熊开发教授从一、译、注版本;二、慧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解;三、经文选读;四、经句摘要;五、禅宗故事几个方面展开了系统讲解。这其中,慧能《金刚经解义》卷首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贯穿了经文中的所有义理,对理解把握《金刚经》则有着通览的意义,同时对理解《金刚经》与禅宗的关系也有着重要意义。传说六祖慧能当年听人诵《金刚经》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心即开悟,前往黄梅东禅寺参礼五祖弘忍,得传衣钵而创立南宗禅。在慧能的序解中,把《金刚经》定位于“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为了现场听众更好的理解此话,熊开发教授围绕“无念”、“无相”、“无住”等佛学义理展开了细致阐发,同时也对《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佛学名词进行了详尽的讲解。熊开发教授细致入微的析理和拥有的丰富佛学知识,令在场听众击节称赏,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整场讲座中,熊开发教授或穿插佛学故事与听众分享,或在中西间对比析理明辨,使原本玄奥的佛学经义变得更为容易感知。在对“佛性”的讲解中,一则小故事让听众把握到了一切众生皆有觉悟之性,即为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众生皆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而在围绕“觉悟”的讲解中,熊开发教授则是把佛学中的“悟”和西方现象学建立起阐释性的联系,在其看来,“悟”既是觉知、了悟的活动,又是觉知、了悟活动的体现;这与法国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提出审美体验是一种灿烂的感性,是进入审美感受时瞬间发现自己命运的意义的经验有着内在的契合,它们都是个体感知中一种当场投入、活生生的体验。熊开发教授宏阔的视野、精细的分析对比令现场听众大开眼界。 光阴寸短,不觉两个小时的讲座时间已过。在讲座的最后主持人杨国良教授总结道:《金刚经》为无上妙法,一般读者难窥其堂奥,熊开发教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听众走进《金刚经》,发现心中被遮蔽了的灵光和佛性起着重要的引导意义。同时杨国良教授也对东方经典系列讲座下一讲作了预告,下一讲诗人、诗歌评论家耿占春教授将从一个诗人的视角为听众继续解读埃及《亡灵书》。

(文:熊文军;图:袁丽杰)

杨国良教授主持讲座

熊开发教授主讲中

海南大学太极拳协会同学静坐

讲座现场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学院邮箱:rwcbxy@hainanu.edu.cn 院长信箱:rwyz@hainanu.edu.cn 书记信箱:rwsj@hainanu.edu.cn 综合办:0898-66289175 教务办:0898-66279134 学科与科研办公室(研究生):0898-66260275 传真:0898-66289175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海大人文 中国语言文字网 蓝网 当代文化研究网 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 海南省教育厅 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