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
2025.07.10
102025.07
【海南日报】管仲乐:李光诗语接民心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回望南宋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重读被贬琼州的名臣李光之诗,似可重新理解“为政以德”“士以民为念”的儒家理想。
海南大学历史系主任管仲乐认为,尽管李光不是朝堂上的柱石之臣,却是民间历史中一盏不灭的孤灯,他用诗书写一座桥,让我们穿越千年,依然听见那句“床头酒一壶,膝上琴一张”,仿佛还在黎家农舍,守着一颗为民不改的初心。
-
-
2025.07.09
092025.07
【今日海南】和溪: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理论视野与实践维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实现文化的持续发展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是我党文化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具有大历史视野、国际视野和当代视野,是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凝聚。
-
-
2025.06.26
262025.06
【今日海南】理想六人谈:关于“韩少功谈话录”的对话
2025年6月19日,《理想,还需要吗——韩少功谈话录》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发布会上,陈建功、韩少功、施战军、俞敏洪等6位嘉宾进行了对谈,邬书林、单正平、孔见、叶梅、张清华等7位嘉宾作了发言。嘉宾们围绕这部谈话录展开了深度对话与思想交锋,深入探讨当代人的精神困境,探论理想的时代重量。“理论琼崖”思想理论专栏,将陆续刊发嘉宾对谈与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
-
2025.06.26
262025.06
【今日海南】龙卓婷:南海文明与南海地缘政治意识
“南海文明”这一概念是曹锡仁先生在2018年提出的。他将“在南海陆海地理空间由诸多亚洲族群的互动方式和生存方式所构成的文明”称作“南海文明”。南海,亦称“南中国海”,包括东北至台湾,西南至新加坡海峡,南至印尼的巴东岛和勿里洞岛的广大海域。
-
-
2025.06.26
262025.06
【今日海南】王小蕾:海洋信仰与南海文明
南海文明,是指“南海陆海地理空间由诸多亚洲国家族群的互动方式和生存方式所构成的文明”,是中国与环南海周边国家基于国家关系、人口流动、经济往来与文化交往而形成的一种文明形态。它孕育了“天命共生、内敛互助、和平发展”的独特内涵,书写了文明互鉴与对话的崭新答案。然而,在西方学界,尤其是以弗朗索瓦·吉普鲁为代表的学者,却试图以“亚洲的地中海”之说争夺南海文明解释权,将西方扩张型或单一经济型文明的价值观强加于南海区域文明叙事中。这不仅忽视了南海文明的独特性,也掩盖了其多元共生的本质。
-
-
2025.06.26
262025.06
【海南日报】管仲乐:文贵精简 言之有物胜过千言万语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古人写文章的秘诀,孔子早在《论语·卫灵公》里就给出了答案:“辞达而已矣。”写文章最重要的,是把意思说清楚、表达明白,不要堆砌花哨辞藻,不要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只要语言准确、意思表达清晰,就已经是好文章了。
-
-
2025.06.19
192025.06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唐胄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
-
-
2025.06.11
112025.06
【海南新闻】我院孙海兰副教授介绍龙舟文化和海南风俗
-
-
2025.06.10
102025.06
“学习强国”总平台在首页显要位置推送重点文章《南海文明与古典学》
2025年6月4日,“学习强国”总平台在显要位置推送《南海文明与古典学》一文。作者程志敏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认为,古典学的系统性、多元性和开放性,正好对应南海文明的包容特质,两者可谓“天作之合”。“古典学”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兴起,同时“南海文明”的研究也强势崛起,恐怕不是偶然的巧合,多学科、多维度、多层次的古典学与同样需要全方位研究的南海文明完全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该文来源于《今日海南》2025年第4期,在“学习强国”总平台推出后,传播效果显著,受到多方关注和点赞。截止6月5日,阅读量超20万次。
-
-
2025.06.06
062025.06
《新华社》丨海南大学举行第八届大学生诗歌节
在本届原创诗歌征集大赛中,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海南大学等数百所高校学生投稿,共计700余份作品,经评委组评审,最终决出26名获奖选手。
据悉,大学生诗歌节是海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品活动之一,自2017年以来已举办八届,诗歌节系列活动在每年4至6月开展,包含诗歌创作大赛,校园传统文化活动,知名诗人学者荟萃的诗歌沙龙、经典诗词诵读大赛、诗歌之夜晚会等多个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