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
2025.03.13
132025.03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20250128期 风雅宋1 好将沉醉酬佳节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我国古代的休假制度源远流长,宋代的公休假可谓是中国古代公休假史上的巅峰。当时的节假体系趋于完备,并奠定了近世公共节日体系的基本规模,成为当今休假制度的文化原型。(《百家讲坛》 20250128 风雅宋 1 好将沉醉酬佳节)
-
-
2025.03.13
132025.03
【光明日报】程志敏:古典学的守旧与创新
古典学崇尚古代经典,是为守旧;但“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并不是泥古的代名词,更不是思想复辟的口号,毕竟“吾其为东周”更多是孔子无可奈何的比喻。没有人会在时间之船早就开走之后,还要在失落的地方寻找原汁原味的记忆,旧与新、古与今、中与西就如同有与无、阴与阳、声与音、影与形,从来就不应该势同水火。
-
-
2025.10.11
112025.10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礼仪文明共同体: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如果只用一个字来描绘中华文明的底色,那么“礼”可能最具辨识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左传·定公十年》)作为早期文明的代名词,“华”“夏”都有致盛大辉煌之意,同样的,“礼仪之大”“服章之美”都是“礼”同体异名的表述,是用来为“华夏”这个被各民族共同尊奉的共同体勾勒底色的颜料。先民认为包含着美德的礼即“华夏”这一文化图腾的具象表达,故中华文明常常被视为礼仪文明,理解中华文明的内核有必要从诠释“礼”与“中华”关系出发。
-
-
2025.10.11
112025.10
【光明日报】彭卫民 礼仪文明共同体: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作者:彭卫民(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如果只用一个字来描绘中华文明的底色,那么“礼”可能最具辨识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左传·定公十年》)作为早期文明的代名词,“华”“夏”都有致盛大辉煌之意,同样的,“礼仪之大”“服章之美”都是“礼”同体异名的表述,是用来为“华夏”这个被各民族共同尊奉的共同体勾勒底色的颜料。先民认为包含着美德的礼即“华夏”这一文化图腾的具象表达,故中华文明常常被视为礼仪文明,理解中华文明的内核有必要从诠释“礼”与“中华”关系出发。
-
-
2025.10.10
102025.10
【今日海南】管仲乐 | 史以载道:丘濬《世史正纲》中的理学旨趣
《世史正纲》是明代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丘濬晚年撰成的重要史学著作,成书于成化十八年(1482年),初刻于弘治元年(1488年),全书共三十二卷,记事上起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下讫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涵盖长达1500余年的历史进程。其体例仿效朱熹《通鉴纲目》(下称《纲目》)与吕祖谦《大事纪》而作,既采用《纲目》的褒贬笔法,又引入《大事纪》的“题解”形式,在每条史事之后附以评语,抒发己见。
-
-
2025.09.29
292025.09
【海南日报】《理想,还需要吗——韩少功谈话录》图书分享会在海南大学举办
据悉,《理想,还需要吗——韩少功谈话录》于2025年8月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海南大学名誉教授韩少功19篇谈话录。这些对谈是这位“作家中的思想家”半个世纪思考轨迹的全面复盘,涉及AI、乡村与城市、文学创作、80年代、知识生产等多维度话题,不仅展现出作者对文学写作的各种个人经验和精细体会,如涉及对《爸爸爸》《马桥词典》《山南水北》《修改过程》等的创作自白,也展示了他对历史、科技、自然等诸多领域的辽阔视野和深入思考,与时代同频共振,折射出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精神变迁。
-
-
2025.09.29
292025.09
【新华网】《理想,还需要吗——韩少功谈话录》图书分享会在海南大学举办
2025年9月28日,文学与思想的深度对话:《理想,还需要吗——韩少功谈话录》图书分享会在海南大学海甸校区顺利举行。
分享会围绕“现实中的遗产与理想”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从文学创作、思想史、文化批评、时代与科技等角度切入,探讨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文化思想状况,以及理想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并结合韩少功先生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分享诸多独到见解。
-
-
2025.07.17
172025.07
【海南日报】黄一丹:三尺讲台系中外,一片丹心育桃李
近日,海南省教育厅联合海南日报社在全省组织开展2025年“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通过挖掘发现一批扎根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总结提炼优秀经验,弘扬师德正能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本期推出海南大学黄一丹《三尺讲台系中外,一片丹心育桃李》,敬请关注。
-
-
2025.07.14
142025.07
《香港经济导报》丨海南大学教授和溪:以数字人文解码东亚文明,让文化自信托举中国故事远航
日前,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和溪所著《大宋梦华录——宋代人的生活美学》发布,该书以二十个章节的文化切片构建起宋代生活的全景长廊,入选了首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通俗读物项目。这是和溪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之一。除了宋韵文化研究外,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礼与服饰的关系研究”首席专家,和溪还致力于研究礼学文献、礼服制度及中华儒学礼制对东亚文明的影响。
-
-
2025.07.14
142025.07
【中国日报网】让学术走出象牙塔 惠及寻常百姓家——专访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和溪
宋朝百姓是否热衷夜市外卖?宋人的日常饮食有何情趣?科举制度完善后如何催生“文人的春天”?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和溪新著《大宋梦华录——宋代人的生活美学》近日出版,这部脱胎于《百家讲坛》讲座的27万字著作,以通俗笔触解读专业知识,让宋韵风华走进大众视野。如何让“象牙塔学问”走向民间?宋代理学在海南如何传播?海南本土文化如何深挖?和溪教授就此接受了专访。